——“口袋”里的高效履職空間
7月13日,通山縣“智慧政協”綜合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通過構建新的政協委員履職管理工作模式,實現委員履職管理網絡化、信息化、移動化,提高工作效率。
一、順應時代發展,提升議政水平
通山縣政協致力于在數字化智能化支撐下構建新的政協委員履職管理工作模式。針對政協履職中出現的政協機關工作人數少,政協提案、社情民意等由傳統工作習慣管理,不利于查詢、統計和共享互通;委員分散且有其他社會職務,無法集中履職管理;會議活動組織、簽到依靠傳統手段效率低下等影響因素,上線了“智慧政協”綜合管理平臺,將過去統計分散、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轉變成精準集中、標準高效的管理模式,打通委員履職管理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互通,使政協履職更加規范化、組織化、智慧化。
二、注重系統完善,助力高效履職
“智慧政協”全面滿足不同角色需求,設置了政協提案管理、委員(團體、委員會)履職、提案督辦單位和承辦單位多個用戶子系統,還開發了供領導和新聞媒體等外部閱覽的提案查閱子系統。其中委員履職子系統涵蓋了政協提案提交與互評、考核與評議,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委員履職檔案,會議活動動態更新,知情明政等內容。針對提案的督查和承辦,也對督辦單位和承辦單位開放了提案交辦、督辦、提案回復與評議子系統。委員們可隨時通過電腦端、手機APP端線上參與建言獻策,履職考核,與提案督查單位、承辦單位便捷互動,高效溝通,將政協履職主體、履職過程、履職成果等進行智慧鏈接,有效打通了“提”“督”“辦”三者的互動、互通、互評,推動了政協工作的信息化應用,提高了政協履職質效和水平,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三、創新思維理念,賦能高效協商
通山縣“智慧政協”綜合管理平臺的上線,是咸寧市縣級政協第一家上線的綜合管理平臺。通過理念更新、方式創新和技術賦能,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使命新方位,主動適應網絡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有效地實現了委員履職管理信息化、履職結果即時化、政協考核無紙化,標志著縣政協工作從此邁入數字化時代、跨上信息化快車道。后期維護和合理運行,既需要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熟練使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工作,又需要相關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通山縣政協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一是積極向省外及兄弟縣市“取經”,交流政協信息化工作經驗,大力開展政協委員和干部信息化工作培訓等活動。二是積極引進具備專業資質的技術人才,不斷拓寬用人渠道,向外吸納人才、向內培養育才,擴充政協信息化人才隊伍,為政協委員履職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
(熊梓君??韓?。?/p>